为国际减灾组织“当家”的200天时间:2022-05-25

  今年是CHARTER(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国际组织成立20周年,4 月至11 月,恰逢中国担任宪章的轮值主席国。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轮值主席工作团队,7×24 小时待命。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的阴霾下,宪章正常运行受到了不小冲击,再加上今年全球重大灾害频发,轮值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CHARTER团队积极探索新的应对机制,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宪章的顺利运行。

  以下为《中国航天报》10月30日刊登的记者采访稿,记录下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CHARTER团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clip_image002.jpg

深夜求援,中国航天人在行动

  “嘀嘀嘀……”手机突然传来新邮件提示音。睡意蒙眬的工作人员看到屏幕中弹出一封英文邮件,以红色惊叹号开头、标注英文紧急的字样。她一下子清醒过来,蹭地坐了起来,又出大事了!

  这是8月7日深夜发生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The International Charter Space and Major Disasters,以下简称宪章)中国国家航天局轮值主席工作团队成员身上的一幕。

  今年4月至11月,恰逢中国担任宪章的轮值主席国。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轮值主席工作团队,7×24小时待命。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研究员王志刚担任宪章中国国家航天局执行秘书。他介绍,“担任轮值主席意味着要负责国际组织的全部工作,包括日常管理、运行,对内对外联络、工作协调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的阴霾下,宪章正常运行受到了不小冲击,再加上今年全球重大灾害频发,轮值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轮值主席工作团队积极探索新的应对机制,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宪章的顺利运行。黑色8月,从黎巴嫩到毛里求斯上述提及的邮件,来自于联合国空间应用项目非洲航天新一代咨询委员会毛里求斯的联络员哈里森。他写道:725日,日本货轮若潮号在毛里求斯近海触礁搁浅,86日起,船体逐渐断裂,随后发生严重溢油事故。溢油发生地埃斯尼角是重要湿地,万千物种面临着覆没危险。他发出请求,希望尽快得到宪章的援助,协调卫星拍摄图像,便于帮助毛里求斯政府进行溢油监测。

  看到这封邮件,工作人员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便立即上报轮值主席工作团队——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迅速召集有关国家,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然而,毛里求斯不是宪章的授权用户国家。按照规定,需要由正式成员或宪章的合作机构代为请求。这些协调工作都需要由轮值主席完成。经过多次信息交换,确认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代毛里求斯启动,17个成员国开始进行应急卫星任务计划的编排工作。此时距离收到求助信息仅过去了19个小时。

  宪章机制启动后,国际国内各方及时为毛里求斯溢油事故提供卫星图像210景,为该国环境监测、溢油情况评估提供了有效支撑。事后,毛里求斯对此次国际援助工作表示感谢,对轮值主席工作团队的及时高效援助表示高度认可与赞赏。

事实上,就在毛里求斯溢油事件发生的前两天,8 月5 日晚,轮值主席工作团队得知黎巴嫩贝鲁特突发工业爆炸事故,迅速联系有关各方,主动提供救援服务。

  黎巴嫩的情形和毛里求斯相似,不是宪章的授权用户国家,经协调由法国应急部应急管理中心代为启动。当时法国正值假期,为快速推进救援工作,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轮值团队不断与有关国家进行协调,最终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8 月6 日上午10点,第一幅贝鲁特爆炸现场的遥感监测影像就发送到了有关机构,及时为救灾和救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上只是中国轮值团队工作场景的冰山一角。

时隔6年,再次“当家”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首次成为宪章轮值主席国。2000年10月20日,欧空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与加拿大空间局共同签署了该宪章。2007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成为宪章正式成员;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轮值主席国。

  有“天眼”之称的遥感卫星可以观测到地球的任意角落,但单个卫星的观测范围和能力有限。作为国际减灾的公益组织,宪章能够调动成员国的航天机构调配不同卫星,选取最佳角度拍摄灾害发生地的各种图像,7×24小时向用户免费提供专业知识和卫星数据。目前,宪章共有来自17个成员机构的值班卫星61颗。中国国家航天局将轮值工作团队设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要负责宪章的组织管理、业务运行、对内对外联系协调等日常事务。

  “宪章的成员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的17个航天机构,用户则来自世界各地,随时可能收到来自全球任何国家的紧急求助。由于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每次启动宪章机制都会有新的人员加入。虽然宪章本身有非常复杂和严格的流程管理,但是不确定的事件经常发生,日常沟通工作量很大。”轮值团队工作人员薛文文说,“日常沟通以邮件、电话和视频会议为主。轮值期间平均每月收到邮件800 多封,由于时差原因,经常要在深夜和周末工作。”

  相比于2014 年第一次轮值,宪章的成员由14个增加到了17个,日常参与运行队伍多达上百人,日常事务变得更加繁琐,对轮值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今非昔比。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灾害应急请求逐年增多。据了解,2018年宪章机制启动33次,2019年启动了43次,2020年前九个月就有40次灾害应急请求。我国从4月份接任轮值主席以来,短短5 个月就处理了27 次灾害请求。

一场不寻常的线上会议

  北京时间4月22日晚7点整,一场几乎跨越全球的线上会议正式开始,视频中40 多张不同肤色的面孔如约而至。此时美国人刚刚起床,英国人正值下午茶时间……这也是一天之中唯一一个全球无深夜的时间点。当晚,会议一直持续到北京时间午夜才结束。

  以上是“第43届宪章理事会和执行秘书会线上交接会议”的现场,这也是迄今为止宪章第一次以线上虚拟会议的形式进行轮值主席交接。

  按照惯例,担任新一届轮值主席的国家要组织召开宪章理事会和执行秘书会,今年又恰逢宪章成立20周年,中国有关方面的准备工作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春节前夕,各成员邀请函已经发放完毕,原定4月在福州举行的会议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一切,为期5天的面对面会议不得不紧急改为3天的线上会议。由于参会人员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确保全球视频会议的流畅度是个大难题。在不断测试各种软件和设备后,团队才终于挑选出了相对稳定的会议系统,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

“参会人员各有各的口音,边听边记录,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每天晚上会议结束后累得几乎瘫到椅子上不能动弹,3天时间度日如年。”轮值团队工作人员潘梦坦言。

  线上会议结束后,欧空局、加拿大航天局、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发来邮件,对中国方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表示感谢,向轮值团队的辛勤工作致敬。

紧急时刻,两次按下暂停键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降水天气。据应急管理部统计,今年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 省(区、市)4552.3 万人次受灾,142 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

中国的洪涝灾害情况引发宪章轮值团队的密切关注。他们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及时评估、研判,讨论是否需要启动宪章机制。

  其中,有两次预警等级特别高,当时已经做好了所有启动准备,但到最后时刻还是按下了暂停键。在今年轮值期间,我国最终一次都未启动宪章机制。

  “按下暂停键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现有的卫星动员起来就能在短时间内覆盖这些受灾区域,几十颗卫星轮流提供卫星影像能达到全面监测的目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宪章应急任务规划师陈卫荣表示。

在中国启动机制中,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一直担任着空间数据提供机构的角色之一,需要根据灾害的请求制定应急卫星观测计划。然而,这并非易事,甚至相当棘手。

  “目前在应急救灾方面,卫星资源依旧比较紧张,基本上每一次协调卫星执行任务时都会有冲突,尤其是在国内本身的应急需求特别多的情况下。”陈卫荣表示,“冲突来自多方面。”

  她举例说,7、8 月份,我国洪涝灾害、台风等救援任务非常密集,有一次甚至出现了9个国内任务同时为同一颗卫星排队的情况,这时候如果还要响应宪章发来的国际应急请求,就难上加难了。

  “如果与国内任务有冲突,就协调国内其他卫星;如果只能用某一颗特定的卫星,就缩短一些时间,把资源挤出来给宪章,当然前提是保障这个任务不受大影响。”负责任务规划工作的庄超然说,“任务的优先级并不是根据国内国外,最重要的还是任务本身的紧急程度,尽量做到国际和国内兼顾。”

  7月初,雅鲁藏布江发生洪水,急需使用高分三号卫星成像。与此同时,中国南方区域洪涝严重,也需要高分三号执行地面观测任务。

收到宪章的任务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优先安排雅鲁藏布江洪水任务,同时调用其他遥感卫星拍摄现有观测任务,使得多方均可取得数据,保证各方数据需求不受大的影响。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申请启动宪章机制的频率并不低。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的数据显示,自2000 年正式运作以来,宪章针对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突发性灾害共实施了600余次遥感应急监测行动,其中27 次是专为我国启动,包括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

  然而近年来,我国卫星技术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卫星在轨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一方面为满足国内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对外助力减灾救灾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近年来,我国的遥感卫星数量稳步增长,对外提供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加。”宪章数据提供者郭朝辉和邓佳楠深刻感受到中国卫星数据供应量的变化。他们介绍,以服务亚洲大洋洲地区为例,过去3 年为该地区的20个国家提供了36次灾害数据服务,提供数据近400 多景,涵盖台风、洪水等灾害。

击破国际组织疫情困局

  疫情激发了轮值团队在机制方面的新探索。4、5 月份以后,从欧洲开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居家办公,那些必须在办公室进行的数据处理工作就变得相当棘手。当成功启动宪章机制后,却出现了国外航天机构工作人员被困于家而无法继续进行图像处理,或者图像处理专家无法到其所在单位处理专业图像的难题。这就迫使轮值团队不得不进行国际间的大协调。例如,加勒比地区某国受到台风灾害影响,提出监测需求,法国代为启动,宪章成员提供数据,欧空局提供项目经理汇集数据,阿根廷负责数据处理,将遥感影监测产品发送到用户手中。一次救援任务需要调动亚洲、欧洲、南美洲等多个机构协同工作,这样的大协调在今年轮值期间就有10次之多,这不仅保证了宪章机制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加强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据了解,中国自开始轮值至9月底,轮值团队共为6 起国际灾害协调任命项目经理,分别涉及埃塞俄比亚洪水及滑坡灾害、尼泊尔洪水和滑坡灾害、哥伦比亚洪水灾害等。轮值期间,有2次宪章机制启动时,国外没有合适的项目经理资源,中国主动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为了培养更多的国际服务人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还多次组织宪章项目经理培训。宪章通讯代表吴敏说:“2019年9月,我们与联合国外空委等多家国际组织在北京举办了项目经理(PM)培训班,24个国家的67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这些培训不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增加了利用宪章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有些学员回去以后就开始了申请参与宪章的工作。”执行秘书助理张美说。

 


附件: